北京顺义构建新就业群体自我管理与服务新机制 推进“友好场景”建设

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5-10-10 7 0

伴随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,顺义区作为坐拥首都国际机场的核心区域,已集聚4万余名新就业群体,包括1.4万名货车司机、1.2万名快递员及近万名网约车司机与配送员。面对这一规模庞大、流动性强、需求多元的新兴群体,顺义区通过系统化推进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机制建设,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、服务赋能、治理融合的创新路径。

构建友好场景体系,筑牢自我服务根基

顺义区以“友好场景”建设为抓手,构建起多层次服务网络。全区推进128个特色化友好场景建设,形成覆盖全域的暖“新”服务矩阵。在后沙峪镇董各庄村创新打造“友好村庄”,通过政企合作盘活村民自建房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月租千元的优质住房,配套共享食堂、健身房等设施,实现从“一张床”到“一个家”的品质跃升。

暖“新”驿站作为服务网络的“核心枢纽”,在商业综合体、产业园区等新就业群体高频活动区域科学布局。全区提升改造147个标准化驿站,配备应急医药箱、手机充电站等基础设备。其中仁和镇驿站根据小哥需求增设换电柜、共享冰箱等设施,区市场局、交通局分别建设“货车司机之家”“网约车司机服务驿站”,形成便捷高效的“快速补给圈”。

创新推出的“顺义小哥暖心地图”,整合政府驿站311处、社会资源点位299处,通过高德地图实现“一键导航”服务。这套可视化服务系统日均使用超800人次,真正实现“资源一图尽览、服务一键直达”。

北京顺义构建新就业群体自我管理与服务新机制 推进“友好场景”建设

实施素质提升工程,增强自我管理能力

在职业技能提升方面,区人力社保局与顺丰速运联合开展快递员技能等级认证,构建“培训—竞赛—认证”全链条赋能体系。通过定制化开发理论课程与实操训练,235名快递小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证,带动企业人均效能提升18%,成功打通“技能增值—绩效增长—职业发展”路径。

针对劳动权益保障,创新建立“总站统筹、分站协同、律师护航”的争议化解机制。在区仲裁院设立“快递小哥服务总站”,在顺丰、菜鸟、圆通设立调解分站,实现劳动纠纷“企业内部首接调解、复杂案件总站介入”的闭环处理。公益律师“普法讲师团”深入物流园区开展普法活动30余场,覆盖5000余人次。

文化融入方面,健全暖“新”服务月机制,统筹18项服务资源,开展特色活动310余场,惠及1.9万人次。从“我为小哥寄家书”到“小哥英语培训”,这些量身打造的活动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“节日有温度、日常有关怀”。

展开全文

北京顺义构建新就业群体自我管理与服务新机制 推进“友好场景”建设

强化党建引领,完善自治途径

顺义区推动成立互联网、交通运输、网约配送等行业党委,打造“行业党委—企业党组织—流动党员党支部”三级组织体系,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全周期。全区现有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8个,管理党员101名。

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方面,引导党员“亮身份”,在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设立“党员报到处”,就近纳入8个流动党支部。编制《“新”程公约》开展“公约三进”活动,培育以党员为骨干的30支志愿服务队,带动近500名新就业群体化身“流动网格员”,累计参与志愿服务3700余人次,上报问题线索1200余件。

建立“参与—积分—反馈—奖励”激励机制,通过“新锋榜样库”挖掘先进事迹,已涌现网约车司机见义勇为、快递员救火等多件好人好事,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。

北京顺义构建新就业群体自我管理与服务新机制 推进“友好场景”建设

顺义区的实践表明,只有将服务、管理与赋能有机结合,才能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的内生动力,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这套创新机制不仅为新就业群体筑就温暖港湾,更为他们搭建起实现自我价值、融入城市发展的广阔平台。

评论